獅子洋通道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超大型跨海多層復合公路通道工程,全長約35公里,包含跨江主橋和兩岸引線工程。獅子洋大橋作為項目的控制性工程,采用主跨2180米雙層鋼桁懸索橋的方案“一跨過江”,珠江口江中心不會再建有橋墩,將創造“主跨跨徑、車道數量、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5項世界第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過江通道——獅子洋通道是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徑超大的雙層懸索橋。主橋獅子洋大橋一跨過江,將實現中國橋梁建設在跨度和規模上的再一次飛躍,在國外的橋梁史上是沒有先例可循的。
(項目地理位置圖)
監測之精:高精度傳感器織就“神經網絡”,智能采集儀每秒捕捉鋼結構“脈搏”。
(獅子洋通道項目在建圖)
廣東大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智能監測”破題,給獅子洋大橋西索塔橫梁支架及西高墩區引橋蓋梁支架給鋼鐵脊梁安裝“感知系統”,構建三級防護體系:
1.數字孿生預判+
基于Midas建立支架有限元模型,提前模擬澆筑過程中197種荷載工況,鎖定16處高危節點。
2.毫秒級響應
振弦式應變計+多通道采集儀組成“監測天網”,20分鐘/次高頻掃描,累計生成4.2萬組應力數據。
3.智能預警閉環
當鋼支架某構件測點出現-47.25MPa應力時,系統自動觸發復核機制,30分鐘內完成隱患定位與處置。
結合實時監測支架應力變化,以“安全預警——數據驅動——智慧管理”系統,預防局部失穩導致的坍塌事故,廣東大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實現“監測-預警-應急”全鏈條數字化管理。
廣東大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表示:“該方案將理論計算與實時數據閉環驗證,是臨時結構監測從‘經驗判斷’邁向‘數字決策’的關鍵一步。”創新采用高精度自動化監測技術,為342米高的西主塔橫梁支架裝上“智慧神經”,不僅能高效預防性監測,減少停工損失,降低事故處理成本,還推動“自動化監測+BIM”技術在基建領域的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工地”升級。
廣東大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智能監測專注工程健康監測與數字化運維,服務涵蓋橋梁、隧道、超高層建筑等領域,以“讓每一座建筑擁有生命語言”為驅動,展望未來,隨著5G和數字孿生技術的融合,未來將實時監測邁向“數字智慧施工”時代。
文中部分資料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